开栏的话
2022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千方百计为农业增效赋能、为农民增收加力。一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紧扣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为集中展现我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新风貌、新气象,1月30日起,“云南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开设“了不起的我们”专栏,陆续推出前期面向全省征集的增收故事,讲述脱贫群众增收的好经验、好做法。
“以前种一亩玉米地,一年到头的辛苦就值800元,收成还要看天道。现在好了,猕猴桃亩产千斤,一斤市面价格六、七元,收入比种玉米高多了!产业发展好了,群众钱包鼓了,生活质量好了,幸福感也就增强了!”昭通市永善县细沙社区夏家岩三组小组长徐荣武说道。
自脱贫攻坚以来,细沙乡乡党委、政府经考察研究,决定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特色产业。
细沙社区位于三县交界处,是细沙乡的“北大门”。境内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属于典型的立体气候。年均气温18℃,年降水量1000毫米,耕地总面积4420亩,林地面积2.13万亩。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当地发展猕猴桃产业造就了天然优势。
2016年,由乡党委、政府牵头,细沙社区在夏家岩三组试种红阳猕猴桃800余亩。在小组长徐荣武的带领下,夏家岩三组的群众积极响应号召,集体种植猕猴桃。
猕猴桃产业发展前期,部分细沙社区群对发展猕猴桃产业不理解。为做通群众思想工作,社区“两委”干部、党员、小组长等通过院坝会、培训会多种形式宣传政策,动员群众响应乡党委、政府号召,发展产业。齐心办大事,经过多方面的不懈努力,细沙社区的产业发展之路初见成效。
夏家岩三组猕猴桃长势喜人
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猕猴桃生长条件严苛,最开始引进的红阳猕猴桃易患病,一棵植株患病就会导致一片植株枯死,加之猕猴桃生长周期较长,一旦植株患病,村民好不容易培育出的植株不得不重新种植,这就意味着一切又要从头开始,又是一个漫长的生长周期。如何清除原有植株,接下来该种植什么品种,嫁接该怎么操作……摆在村民们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难题。面对这样的情况,乡里联系农业专家通过实地勘探、种植技术培训等举措,细沙社区终于找到办法彻底清除原来嫁接的红阳猕猴桃枝干,重新嫁接抗病能力强的新品种。
2020年10月武汉植物园专家在细沙社区夏家岩三组实地开展培训会
“辛辛苦苦6年种出的产业,目前长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剪掉呢?”部分村民提出异议,对于嫁接新品种并不支持。产业发展要长远,必须狠下心,不能因为当下利益而忽略全局的发展。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经过种植技术指导及培训后,徐荣武争当猕猴桃品种改良第一人,首先嫁接新品种,为带动其他群众改良品种作出表率。同时,他还积极带领本组群众在空余时间帮助其他种植户嫁接新品种猕猴桃。
通过努力,截至2022年底,细沙社区夏家岩三组600余亩猕猴桃产业已经全部完成嫁接改良,预计2024年新品种全部投产,将为小组群众增收带来巨大效益。
2022年9月夏家岩三组猕猴桃“大丰收”
“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夏家岩三组的公路能硬化好,猕猴桃能够在大家的努力下育好、长好,在收获的季节卖个好价钱,让家家户户都对猕猴桃产业更有信心。”新春已至,徐荣武心中的“种子”正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