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
春节过后,泸西县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内战鼓正酣。在机械的轰鸣声中,园区建设开足马力全力攻坚。
“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项目建设,我们建立‘定期办、现场办、领导办’会商研判机制,蹲点项目一线开展督查督办,确保项目各节点工期按计划时序推进。”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项目一线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副组长杨振勇介绍,从项目审批到开工建设,在23个州级工作专班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全流程服务下,产业园实现26天完成产能置换、2个月完成林地报批,项目用地成为实施新标准后全国第一个获国务院批准的工业项目批次用地,创造了一次报批面积最大、审批时间最短的典范。
这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链长制”工作以来通过强化督导,护航产业链发展的一个缩影。项目用地的高效获批和建设的快速推进,离不开产业链工作机制的高位统筹和一系列强化督导的务实之举。
去年以来,红河州坚决把抓产业项目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成立州委创新产业发展委员会,设立产业保障推进办、产业链链长办、重点项目办和绿色铝及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和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等12条重点产业链专班,全面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专门设置产业链推进工作总督导、副总督导,印发全州产业链督导工作方案,统筹州委、州政府督察室和效能办等机构,切实把责任从“链长”传导到专班、部门、县市和责任人,让每项工作都实起来、落下去、见实效。
去年5月30日,全州重点产业项目调度会在蒙自市召开,12条重点产业链集中亮相开展“大比武”,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大抓产业项目要求,对“链长制”工作进行跟踪问效、调度部署,推动全州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大比武”现场,州级相关部门和13个县市分别汇报当年前4个月的重点产业链“战果”,把问题摆到桌面上、短板放在明面上,再拿出具体实招迎难而上,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着眼点、切入点,气氛热烈,激起与会人员的拼劲与干劲。
督导工作是检查产业链发展成效、检验“链长制”是否取得实效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为例,去年7月1日,产业链督导组到蒙自市冷泉镇老哈都示范牧场开展“巡链”督导工作,围绕产业链建设要求实地查看企业经营情况,听取企业家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自“链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全州按照“一月一督导、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检查、半年一总结、年终一考核”工作机制,从严从实抓好督导工作,多次召开重点产业链调度会、推进会,对12条重点产业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产业链专班及相关部门加大研究力度,突出重点、破题解题,推动重点产业链工作力度再加大、进度再加快、质效再优化。
总督导、副总督导定期分析、协调解决全州重大项目要素问题,高位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各产业链“链长”采取集中督导、实地督导、现场办公等形式,调度牵头部门、配合单位和重点县(市、区)工作情况,通过问链、巡链、诊链,及时发现解决产业链发展的“断点”、“堵点”、“难点”,指导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自去年3月以来,红河州通过强化督促指导和跟踪问效,有力助推产业链发展,促成一批项目开工投产。投资1.85亿元的光伏石英坩埚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投资6.2亿元、落地屏边苗族自治县的天然虾青素项目,从签约到完成备案、项目用地成片开发方案报批仅用70天,跑出同类型项目报批的领先速度;协调解决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永宁风电场、开远纺织产业园等33个重大项目要素保障问题……全州12条产业链交出新开工重点产业项目203个、总投资914.4亿元、工业投资预计同比增长44.8%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