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法规 > 重大政策解读

        聚力“六稳”“六保”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3-26

        来源于:

        分享    |

        打印   |

        聚力“六稳”“六保”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省统计局党组书记 局长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李启荣

        2021年3月26日)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以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经济呈现强劲复苏态势。《202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为我们展现了过去一年全省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勇气,展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

        一、逆风破浪强劲反弹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2020年初,疫情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复工复产扎实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经济总量迈向新台阶。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深化改革创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521.90亿元,迈上2.4万亿元台阶。从增速看,一季度下降4.3%,二季度增长4.8%,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7.2%,全年经济触底反弹,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4.0%,高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展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三次产业全面恢复。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高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达416.04万吨,增长2.9%蔬菜产量2507.89万吨,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6%,高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8%高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的51.5%

        内外需求持续释放。投资稳增长效果明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7%。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2.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3%,工业投资增长5.4%。消费品市场信心回稳。年末消费市场总体规模已恢复至2019年的96.4%,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 %。升级类智能产品增长突出,智能家用电器和影像器材、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27.7%和13.1%,新能源汽车增长30.3%。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89.46亿美元,增长15.6%。其中,出口总额221.40亿美元,增长47.4%。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力不断增强,对东盟进出口178.5亿美元,增长7.7%。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67个,增长13.1%。

        财税收支稳定增长。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税收收入完成1453.07亿元,增长0.2%。其中,企业所得税完成217.62亿元,增长8.4%。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974.01亿元,增长3.0%。

        二、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六稳”“六保”成效显着

        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多措并举稳住经济基本盘。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扎实有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9.35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5.5万人,外出农民工较上年增加45.2万人。基础教育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专项招聘3.9万人。全省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占比提高至73.9%。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978.55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5元,增长5.5%。

        保市场主体、保基层运转取得成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年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700亿元以上,新登记市场主体66.04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364.65万户企业效益较快恢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0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提升,全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2.6%。资本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年末全省上市公司总市值7544.26亿元,比上年增加1800.56亿元。全年中央直达和参照直达管理的资金1077亿元省对下财力补助增长25.5%。财政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230亿元,增长21%,增量增幅均全国第1位

        保粮食能源安全成效明显。全省粮食生产稳定,全年粮食产量达1895.86万吨,比上年增长1.4%,蔬菜产量2507.89万吨,增长8.8%。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16.04万吨,增长2.9%。能源供应稳定充足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原煤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增长5.9%发电量中清洁电力(水电、风电、光伏电)3041.37亿千瓦时,比重达8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供应业增长5.5%

        三、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发展动能潜力激发

        坚持发挥优势、聚焦重点,集中力量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成效显着“绿色食品牌”建设初见成效。认定200个“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全省鲜切花、咖啡、核桃、中药材、烟叶产量全国第1位,茶叶、糖料产量全国第2位。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7.8%,占全部投资比重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云系”“滇牌”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全省第1位“绿色能源牌”潜能释放。全省发电装机容量清洁能源(水电、风电,光伏电)占比85.4%,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绿色铝、绿色工业增加值增长7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8.6个百分点。持续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全年接待游客5.2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77亿元。新增9个国家级文旅品牌,大滇西旅游环线、半山酒店、特色小镇等成为旅游新亮点。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量”与“质”双提升。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6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386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34.88亿元,营业收入5185.13亿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3662.27亿元,利润356.37亿元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8.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3.1%。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在神火、魏桥等水电铝项目新建投产的带动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其中,水电铝增加值增长57.5%。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99.6%较上年提高71.4个百分点。全年建成5G基站1.85万个16个州(市)建成区块链服务网络城市节点,建成一批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旅游、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

        四、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主动融入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三个定位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区域城乡协同发展步伐加快。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44.22万贫困人口脱贫、429个贫困村出列、9个贫困县摘帽。原88个贫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1.5%。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万元,增长9.0%,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增速高2.1和1.1个百分点。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全省民族自治地方(8个民族自治州及20个民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关口,增长4.6%,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6个百分点,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1.2%,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25个边境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3.06亿元,增长5.6%,占省地区生产总值11.1%。

        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以上。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万元,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万元,增长3.5%,农村快于城镇4.4个百分点。

        五、基础先行、生态优先,“美丽云南”魅力彰显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成效显现,七彩云南魅力进一步彰显

        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7%,比全国高4.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3%,占全部投资比重40.3%。全省新增高速公路3000公里,总里程超过9000公里,110个县(市、区)实现通高速。全省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953.38万户。其中5G用户779.75万户邮政企业网点乡镇覆盖率100%,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99.7%。

        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9%,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天然气消费量增长24.9%,电力消费量增长16.2%,分别高于焦炭消费量增速24.3和15.6个百分点。

        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持续加大在生态环保领域的投入,高原湖泊治理稳步推进,全年生态保护投资增长13.1%。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5.42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6.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5.04%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24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4%,提高0.6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5%,提高0.5个百分点。州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8%。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洱海、滇池保护治理深入推进,水质不断好转,抚仙湖、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星云湖、异龙湖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Ⅴ类。

        六、以人为本、强化保障,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同步提升。

        社会保障日趋健全。全年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9%。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比上年末增加51.46万人;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增加40.1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增加27.37万人。年末全省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3658个社会服务床位12.9万张。其中养老床位12.2万张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1719个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科学技术持续进步。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580项,全年专利申请46397件,获专利授权28943件。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9.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2%。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02个,文化馆149个,公共图书馆151个,博物馆161个。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全年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6.5%。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627个,拥有床位数32.5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6.65万人。率先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加快省级区域性疾控和国门疾控中心建设,129个县(市、区)核酸检测能力实现全覆盖。

        “十三五”时期,云南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14960.00亿元增加到24521.90亿元,在全国的排位从2015年第23位跃升到第18位,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世界一流“三张牌”扎实推进,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产业,高原特色农业全面提升,服务业撑起“半壁江山”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十三五期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7%,高于全国平均实际增速1.1个百分点。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50.2万人,比2015年多196.9万人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2%五年新增高速公路5000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基础设施年均投资增长13.1%森林覆盖率2015年56.7%提高到65.04%,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效显着,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意义重大。全省上下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全产业链重塑支柱产业、打造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民生保障,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文档附件:


        友情链接:

        地址:昆明市穿金路193号至195号   电话:0871-65108420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云南省统计局 滇ICP备18010677号-2   网站标识码:5300000026   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0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