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行业新闻
        弥蒙高铁的“守护者”
        来源:昆明铁路       2023-02-03 19:19 【字体:

        今年春运,是弥蒙高铁开通后经历的首次春运“大考”。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远工务段的职工们卯足了劲儿,投入到护航弥蒙高铁的工作中。

        声音沙哑的“女哨兵”

        1月28日1时30分,弥蒙高铁开远南站站场上,开远南维修工区8名线路工利用“天窗”时间,紧张有序地整治开远南站2号道岔轨距超限问题。

        线路旁,一位背着方形棕色防护包、手持对讲机频繁对话,时不时前后了望的女职工格外显眼,她就是防护员毕春秀。

          

        “毕春秀,‘天窗’还剩多长时间?”“毕春秀,通知车站联络员,操动一下2号道岔……”作业现场,同事们不时地呼叫毕春秀。

        防护员是现场作业人员的“眼睛”和“耳朵”,需要认真了望作业现场周围环境,及时准确传递车站和现场的联络信息。

        弥蒙高铁维修“天窗”时间一般在凌晨0时起至5时之间。这个时间段内,毕春秀要站在线路旁,像“哨兵”一样立岗放哨,保持高度精神集中,随时通报“天窗”剩余时间和“天窗”结束后的列车运行计划。

        作业时,她每隔3到5分钟就要与车站联络员联系一次。遇长期施工,通宵作业是家常便饭,对讲机语音联控次数往往超过数百次,电池都需要多备2块。连续几天下来,她的嗓子早已沙哑。

        夜幕下的桥梁“医生”

        1月31日凌晨1时30分,弥蒙高铁阿阳村双线特大桥上,头灯射出的光来回晃动。“这座桥梁的栏杆、连接螺栓有几处松动,要抓紧时间进行加固。”开远南桥路养修工区副工长安冰冰,正和他的6名工友对桥上栏杆松动处进行紧固。

        阿阳村双线特大桥是弥蒙高铁上最长的一座桥梁,全长2881.56米,桥上的部位零件数量格外多,全部检查完毕往往需要5、6个“天窗”。

         

        桥梁上风吹得呼呼作响,直往安冰冰他们的领口、袖口里灌。

        “干起活来就不觉得冷了。”安冰冰说。他拿出“病害单”,挨个找到松动的螺栓进行紧固处理。长45厘米、重约2斤的扳手在他手里飞快转动。拧紧一颗松动的螺栓后,安冰冰还要用小锤对其进行敲击,通过声音判断螺栓与螺杆之间是否还有空隙。

          

        “栏杆和螺栓相当于桥梁的‘关节’,如果不及时加固处理,桥梁就可能会‘疏松’,影响行车安全。”安冰冰说。

        安冰冰所在的工区共有12人,负责弥蒙高铁全线桥梁和隧道定期检查及日常养修工作。

        他们借助头灯灯光,时而猫腰、时而下蹲,伴随着“叮叮当当”的声音,继续沿着阿阳村双线特大桥行走。凌晨4时许,他们才完成当天的作业返回驻地。

          

        钢轨病害“侦查员”

        1月30日2时许,红河站高速场10道。

        “上行无车、下行无车,可以上道。”随着防护员的上道口令,沿着10道的两条钢轨慢慢走来几个身影。

        “滴滴滴……”钢轨探伤仪不断发出急促声响,提示钢轨可能存在伤损。探伤工毕健立即停下脚步,紧盯探伤仪屏幕分析波形情况。

        “这里波形显示异常,需要重新探一下。”行至弥蒙高铁105公里500米处,毕健手指着波形图的异常位置,对同事王攀说。

        波形不好,可能是钢轨有伤损,也可能是因为仪器有问题或者操作不当造成的。为准确判断是何种情况,他们需要反复探查波形异常地段。

          

        一台探伤仪重达70多斤,需要一个“推机手”和一个“辅助手”配合,才能让探伤仪稳步行进。

        毕健和王攀小心翼翼地推着仪器,在波形异常地段反复探测,每探完一遍毕健都要仔细查看波形,还要检查仪器各部件状态是否良好。

        “探伤是项精细活,不管是钢轨表面还是内部,只要有一点毛病我们都要把它揪出来,马虎不得,否则潜伏的病害会影响行车安全。”毕健说。

        钢轨探伤还是一项体力活,“慢走细探”是探伤工最基本的要求。他们每天至少要走3万步,朋友圈步数排行榜上常常“霸榜”。

        凌晨4时,皓月高悬头顶,繁星点缀夜空,毕健和王攀把探伤仪抬到11道,继续为钢轨“把脉巡诊”。

          

        春运期间,在弥蒙高铁沿线,各岗位、各工种的铁路人精心呵护着这条高铁的安全,让载着旅客期盼的列车平安驶向远方。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