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行驶在国道G248线文山普者黑机场路段上,斑斓的色彩跃然眼前,一道道红、黄相间的彩色路面,如同彩虹一般,与沿途错落有致的绿树花海、整齐华丽的“三七花”路灯构成了一道如诗如画的公路风景线。
G248线机场路段彩色路面
“现在我们都爱走这条老路,白天可以看看路边的风景,晚上警示标志反光亮堂堂的,也不怕黑。”每天往返于文山和砚山之间的网约车驾驶员小陈对这条国道的变化深有感触。
“自从绿美公路建设后,砚山到文山这条老国道的车流量回到了高速公路通车前的水平。”砚山县委书记何昌娥说。
砚山至文山这条长达35公里的路段是文山公路局管养的G248线的其中一段,借着绿美公路建设的机遇,这条曾经因高速路通车而备受冷落的国道如今华丽变身,车流量回到了高速公路通车前的水平。这只是文山公路局管养国省干线公路的一个缩影。
S209文山市入城口路段
近年来,文山公路局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云南省绿美交通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引,贯彻落实绿美公路建设的决策部署,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转化为推动“绿美公路建设”的强劲动力,着力系统性谋划推进、高水平规划设计、专业化种植管护,全面推进安全设施齐全、路域环境优美、地域特点显着的绿美公路建设新成效。
G248线机场路段具有地域特色的标志
超前谋划,自主育苗,高位推动绿美公路建设
文山州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山谷交错、高差较大。国省普通干线公路全长1482公里,辐射全州八县(市),绿美公路涉及面积大、线路长,为有效解决预算投入不足的问题,2016年,文山公路局提前谋划部署,坚持自主育苗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专班人员进行育苗技术研发,从土质气候分析、营养土配制、播种、扦插、嫁接、养护到移栽等环节都进行多次实验分析研判,在基地安装数据采集设备,利用手机APP24小时查看各项技术指标,及时进行人工控制。通过智能化管控,提升了苗木成活率,构建了“苗木研发——批量生产——临时移栽”各司其职、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
职工自主育苗
通过自主育苗,不仅降低了绿美公路建设成本,而且培养出一批具有公路绿化苗木培育经验的技术人才。截至目前,全局共建设完成育苗基地11个,共200余亩,培育乔木品种6个,灌木、藤本草花类品种12个,苗圃基地年出苗量达160万株。
路地共绘,党建引领,建立“共护共享”新模式
文山公路局积极主动向州委、州政府汇报,争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将苗圃基地成果优势与地方各级政府在协调群众、解决土地纠纷等方面的属地优势充分融合,局属各单位分别与地方政府签订“路地共建”合作协议,由公路局提供绿化苗木和规划设计方案,沿线地方政府提供土地保障和人力支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护共享”新模式。今年以来,局属各单位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绿美公路建设”主题党日活动10余次,双方共计投入绿美公路建设资金1100余万元,其中文山公路局投入600余万元,占总投资的55%;地方政府配套合作资金500万元,占总投资的45%。
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展“路地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通过“路地共建”,不仅解决了行业主管部门单打独斗的窘境,而且提升了沿线村民的爱路护路意识,解决了从前栽种难、管理难、植株保存难的问题。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着力打造绿美交通新走廊
文山素有“滇桂走廊”的美称,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通边达海”的独特区位优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推进,文山将逐步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文山公路局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全方位推动,重点对城区入口、服务区、机场、旅游景点、重点乡镇等人流密集路段进行全方位提升改造,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地域风情、民族元素等特色,积极推进交通沿线应绿尽绿,打造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地域特色显着的文山绿美交通干线公路网。
G246线通往老山的红色旅游路
截至目前,文山公路局已打造完成G323线、G246线、G248线共计410公里绿美公路;提前完成2023—2024年绿美公路建设任务57公里,其中G248线文山砚山机场路段打造为国道示范路段,S209线文山城区至文山西高速公路连接线路段打造为省道示范路段,S206线丘北普者黑5A级风景区路段打造为旅游景区示范路段,G246线打造为县城出入口示范路段。
G246线县城出入口示范路段
下一步,文山公路局将紧紧围绕“绿美交通三年行动”方案,以路地共建为契机,充分发挥自主育苗优势,结合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美丽县城等地方规划,高标准创建“畅、安、舒、绿、美”交通项目,串联起“山水林田湖、城镇乡村景”等重要绿美要素,构建一路有景、四季有花、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生态文化景观,着力展现城乡发展新面貌,共绘美丽云南新篇章。
G246线通往坝美景区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