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滇地宝藏 | 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的神秘传说

        “目瑙纵歌”——景颇语为“集众歌舞”的意思。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景颇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目瑙纵歌节庆日。节日期间,美丽的景颇山(景颇族居住地方的统称)人山人海,整个山乡在歌舞,整个民族在欢唱。他们用祖传的歌舞,来体现整个民族的追求与向往。歌舞场面盛大而热烈,堪称万人集体舞之最。

        目瑙纵歌盛会历史悠久。相传远古时候,只有太阳宫里的太阳子女才会跳目瑙纵歌。有一次,太阳神邀请天地万物去参加他举办的目瑙纵歌盛会。地上的万物便派遣所有的鸟雀前往参加。鸟雀们肩负重任,飞出森林野地,飞过高山河流,飞越目拽圣亚山坡(景颇传说中的地名),终于抵达太阳宫,与太阳子女们同歌共舞,其乐无穷。

        太阳宫里的目瑙纵歌结束后,鸟雀们告别了太阳神,启程返回大地。途中,在一棵大青树上歇息的时候,看见树上结满了熟透的果子,于是它们学着太阳子女的样子,举行了大地上的首次鸟类目瑙纵歌舞会,来庆贺果子的成熟,满足它们寻食充饥的渴望。

        这时,景颇族的祖先恰巧碰见了鸟雀歌舞盛会,顿时被百鸟热烈而优美的歌舞场面所吸引,并与它们一起沉浸在欢乐的歌舞之中。鸟雀歌舞盛会结束后,景颇族的祖先总结了鸟雀目瑙纵歌盛会的经验,决定将目瑙纵歌移植到人间,并在羌星央枯地方(景颇传说中的地名)首次举行人类庆丰收的目瑙纵歌盛会。目瑙纵歌就这样传到大地上来了。

        为了感谢太阳神为人类带来的歌舞与欢乐,人们在舞场正中央竖起了目瑙纵歌日月神塔,中间两根最高的雄柱上画上了太阳和螺旋形等舞蹈图案;两边的雌柱上画上了月亮与蕨叶花及宝石花等图案;两根横杆上画上了五谷六畜等图案;正中交叉着刀剑,体现了景颇族的生生不息和英勇果敢的精神,寄托着景颇民族的理想之魂。

        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山山寨寨的人兴高采烈,穿上节日盛装,鼓乐齐奏,鸣枪放炮,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目瑙纵歌舞场,跟随头戴插满美丽鸟羽等饰物帽子的领舞者齐歌共舞。

        舞场人数众多,规模盛大,鼓乐齐鸣,气势恢宏,歌舞相谐,节奏明快,队形变换有序,舞步刚健不乱。男人们手中的长刀亮光闪闪,犹如出征的勇士、凯旋的战将;女人们身上的银袍恰似孔雀开屏,手中的彩帕和花扇又像彩蝶在花丛中尽情翻飞。雄浑的鼓声震人心弦,“哦然”旋律飞向天空,嘹亮的歌声响遍舞场。所有人踩着欢快的节拍翩翩起舞,放声高歌,纵情欢跳。

        从此,景颇人民安居乐业,人畜兴旺,幸福快乐。所以,人们把目瑙纵歌与理想连在一起,一代接一代传下来,一直传到了今天。

        1983年,经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讨论通过,确立目瑙纵歌为德宏州法定的民族节日,时间为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日。

        2006年5月20日,目瑙纵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目瑙纵歌已经成为展示德宏边疆各族人民精神风貌和景颇族风情的综合性歌舞盛会。

        (编辑:王佛保)